近年來,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升,健康意識增強,但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病及肥胖問題愈發(fā)突出。世界衛(wèi)生組織指出,60%的慢性病危險因素源于不健康生活方式。合理膳食是健康生活中的關鍵一環(huán),它能增強人體免疫力、降低發(fā)病風險、改善疾病預后。
合理膳食指為身體提供“不缺乏、不過?!钡娜鏍I養(yǎng),實現營養(yǎng)素攝入與需求的平衡,核心原則是食物多樣與適量。缺乏營養(yǎng)素會引發(fā)營養(yǎng)缺乏?。ㄈ缛扁}導致佝僂病、缺鐵導致貧血)。脂肪、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量,則易誘發(fā)肥胖、糖尿病等慢性病。
食物多樣性是實現營養(yǎng)均衡的基礎,日常飲食應涵蓋五大類食物:谷薯類、蔬菜水果類、動物性食物、大豆及堅果類、奶及奶制品,建議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、每周25種以上,可通過“同類食材互換”“不同食材搭配”實現。
蔬菜與水果不可相互替代,需做到餐餐有蔬菜(每天 ≥ 300克,深色蔬菜占1/2)、天天吃水果(每天 200克至350克),果汁不能替代鮮果,首選應季蔬果。
少鹽少油,培養(yǎng)清淡習慣。成人每天食鹽 ≤ 5克、烹調油 25克至30克,可借助定量鹽勺、帶刻度油壺控制食用量;警惕含鈉調味料、熟食中的“隱形鹽”,嚴控高鈉調味料用量。
食不過量??赏ㄟ^定時定量進餐、細嚼慢咽、分餐制,以及減少高能量加工食品攝入實現。
運動方面,各年齡段人群需堅持每日活動,每周至少5天進行中等強度活動(累計150分鐘以上),每天主動步行6000步,每周進行2至3天抗阻運動,久坐時每小時起身活動,保持吃動平衡。
(周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聶艷超)